“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漫步在黎里古镇,杜荀鹤笔下的江南水乡画卷徐徐展开。这座拥有近900年历史的“江南四里”之一,地处太湖之滨、大运河畔,不仅保留着115条幽深弄堂和57处文保单位,更探索出“纪录片+”的发展模式,通过数字技术为古镇发展全面赋能,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完美平衡。
黎里古镇。图片来源/中国江苏网
系统修复:从文化遗珠到文旅明珠
黎里古镇,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临上海市,西濒太湖,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基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墟山歌”在这里传唱,生动展现江南水乡人民的生活智慧与情感世界;古宅弄堂文化、古桥缆石文化、民国南社文化等特色文化,共同构成了黎里的文化图谱。柳亚子先生曾在此生活,他作为南社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以诗文为武器,宣扬民主革命思想,其故居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与文献资料。然而,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为满足原料与产品运输需求,当地拆除了部分廊棚、旧屋以修筑马路,古镇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展开剩余80%为了还原古镇的历史面貌,2010年5月,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2012年1月,总投资15亿元的古镇保护开发计划启动,已退休的著名文化学者李海珉被聘为顾问。从当地中学教师到博物馆馆长,再到成为“江南古镇守望者联盟”发起人,李海珉见证了黎里古镇数十年来的发展变迁,他回忆道:“过去,黎里古镇的拆除改建,客观上有利于工业发展,为经济腾飞提供了适宜平台。如今,黎里古镇保护开发工作不断深入,使全镇恢复往日风貌,进而推进了文旅事业繁荣发展。从形式上看似乎回到了原点,实则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经过十余年的系统性保护与开发,如今的黎里古镇已恢复往日风采:两千多米长的市河穿镇而过,条石铺就的长街、源自明清时期的砖木结构小楼、曲曲折折的弄堂、黑瓦盖顶的廊道,让游人宛如置身江南水墨画卷。目前,古镇核心保护区拥有各级文保单位57处,明清民国建筑16万多平方米,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佳村镇慢游地”等称号。
数字技术下的古镇新生
近年来,通过数字技术的利用,黎里古镇在古镇保护方面有所成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研究团队运用移动3D激光扫描、摄影测量等先进的数字技术,辅以访谈和地图标注,对黎里古镇的历史建筑环境和社区居民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记录。这项研究因其创新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天幕项目收录,黎里古镇因此成为继平遥古城之后,国内第二个入选该项目的遗产地案例。
黎里古保委积极参与同济大学合作建立的古镇房屋数字信息库。通过对古镇房屋的保存价值和维修使用现状进行详尽的分析,创新性地推出了“一宅一码”和“扫码探宅”等功能。游客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深入了解每一座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这种数字化手段不仅有效地保存了古镇的历史风貌,而且极大地满足了现代游客对文化体验的个性化需求,让黎里古镇在现代社会,依然焕发出新的活力。
“纪录片+”模式:文化IP的创意表达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黎里古镇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纪录片+”发展路径。1982年,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选择黎里作为主要取景地,为这座古镇与影像艺术结下不解之缘,2016年,系列纪录片《江南之黎里繁花》通过“黎川水”“吴声歌”“原乡图”三个主题,串联起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与当代转型,在央视频道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
黎里古镇敏锐抓住纪录片产业崛起的机遇,创立“新鲜提案·黎里真实影像大会”,如今这已成为中国纪录片产业发掘人才、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2024年的影像大会以“多元共生”为主题,征集到139部国内外作品,其中20部优秀提案进入现场评审环节。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以桥评价道:“新鲜提案·黎里真实影像大会不仅是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启迪思想和激发创新的舞台。纪录片创作者们的创意和才华,让黎里这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25年5月举办的“2025新鲜提案·黎里真实影像大会”,涵盖了长三角纪录片产业创新对话、《守护解放西》主创分享会、纪录电影超前观影等丰富内容。
纪录片产业链的集群发展是黎里数字赋能的突出特点。古镇不仅建设了苏州黎里纪录片产业基地,还引入了哔哩哔哩纪录片黎里小院、纪录片博物馆等主题空间,搭建知名导演工作室,并与清华大学合作设立影视传播实践创作基地。
文旅驱动古镇经济发展
文化IP的深度开发是黎里文旅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古镇巧妙利用历史名人和非遗技艺打造独特卖点:柳亚子纪念馆通过研学成果展、书法展、《共产党宣言》藏品展等形式,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可体验的教育资源;非遗技艺如芦墟山歌、竹编等通过纪录片《江南之黎里繁花》获得广泛传播;“草帽姑娘”集合店将13间客房与咖啡餐饮、古董家具、展览展示等近10种业态相结合。纪录片产业与文旅发展的深度融合,为黎里古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强大助力。黎里古镇依托纪录片创作,深度挖掘本地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人文资源,精心构建了一套“以影像为媒介,以故事为载体”的文化传播体系,吸引游客前来。
数字技术则进一步为文旅产业赋能,2019年,“智游黎里”平台推出,游客可通过手机完成信息查询、门票预订、停车导航等全流程服务,极大提升了旅游便利性。在文化展示方面,柳亚子纪念馆基于柳亚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南社相关历史资料,制作了纪念馆的文献纪录片,2021年,技术进一步升级,运用数字技术复原历史场景,游客能够直观地体验相关历史。2024年国庆期间,近10万名游客走进黎里,由于引入数字化手段,游览过程井然有序。在创新游客体验方面,阿里云·黎里云驿站引入Vlog智能视频互动、VR体验等数字化设施,增强游客参与感,游客可以体验“我与景区合个影”互动项目,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自己形象合成进特色景点;VR设备则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古镇风貌,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江苏有线助力打造的苏州吴江黎里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图片来源/交汇点新闻
费孝通先生曾将黎里称为“水乡明珠”,如今,这颗明珠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焕发新的光彩。随着AI、VR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古镇的保护与活化迈入更智能、更沉浸的新阶段,恰如古镇中所摆放的棋盘一样,黎里古镇也正在布局一盘永无止境的创新之棋,以包容开放的姿态书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故事。
文/李梓昕
资料来源:扬子晚报、江南时报、新华日报、黎里古镇旅游
发布于:重庆市